途经韶关的列车上两名在逃嫌疑人落网!涉嫌危险驾驶入户盗窃
5月27日,途经逃嫌南都记者从广州铁路警方获悉,韶关涉嫌近日,列盗窃广州铁路公安处韶关东站派出所接到地方公安机关办案协作函后,车上通过周密部署,两名落网精准出击,疑人在一趟途经列车上成功将两名在逃的危险犯罪嫌疑人抓获。

5月23日10时许,韶关东站派出所接韶关市公安局曲江分局办案协作函,入户称一名涉危险驾驶罪的途经逃嫌犯罪嫌疑人陈某乘坐当日K755次列车,将于12时02分途经韶关东站。韶关涉嫌韶关东站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列盗窃与地方公安机关民警一起,车上在站台和出站口对下车旅客进行查控。两名落网
当列车即将到达韶关东站时,疑人乐昌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又发来紧急协助请求,称辖区发生的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的嫌疑人张某,同样乘坐K755次列车从坪石前往韶关东站。接到该趟列车的又一协查后,韶关东站派出所立即组织增援警力前往出站口进行卡堵。根据年龄和体貌特征,民警成功锁定乘坐该车次的两名嫌疑人,经查验、核实确认身份无误后,将二人带至派出所作进一步处理。
经查,该两名嫌疑人中,年龄较小的张某,今年20岁,广东省韶关市人,因涉嫌入户盗窃案被乐昌市公安局上网通缉。张某到案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承认曾经半夜潜入熟人家中盗窃现金约600元,事后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没有被人发现,于是一直没有自首。
年纪较长的陈某,今年48岁,湖北省襄阳人,因涉嫌危险驾驶被韶关市公安局曲江分局上网通缉。据陈某交代,2022年8月,其饮酒后驾车行驶在公路上,被当地执勤交警查获。经检测,陈某血液内乙醇含量达到醉酒标准,涉嫌危险驾驶罪。血检送检完毕后,陈某伺机潜逃,期间他逃往外地,下落不明。令陈某没有想到的是,自以为躲过了风声,潜逃不到一年的他,最终还是被铁路警方抓获。
据悉,韶关东站派出所将两名嫌疑人移交给相应的办案单位。目前,案件由两地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中。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通讯员 罗媛媛 何光宇
(责任编辑:综合)
-
吴晓璐近日,江苏南方卫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卫股份”)披露的一份实际控制人与前财务总监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两人因提前得知南卫股份2022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将被出具
...[详细]
-
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西部及该州与本尼山古尔-古木兹州交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恶化,安全风险大幅增加。驻埃塞使馆再次提醒在埃中国公民务必提高
...[详细]
-
中国侨网11月7日电 据匈牙利《欧洲论坛》报道,11日6日,匈牙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行了换届会议,经理事会选举,产生了匈牙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七届理事会,余美明当选为会长,刘志辉、肖亚珠为名誉会长
...[详细]
-
中新网兰州10月16日电 (艾庆龙)16日,甘肃省民贸民品企业家临夏行座谈会举行。本次活动,24个项目签约,协议金额达3.5亿元。其中,临夏州企业代表与尼泊尔企业代表在农业领域的签约合作,备受关注,双
...[详细]
-
随着十五运会临近,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热度也迅速攀升。有旅行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周内,全运会相关酒店、机票、火车票、景点等综合搜索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大湾区文旅消费活力显著提升。截至11月3日,广州、深
...[详细]
-
中新网10月30日电(吴家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近日,北京二锅头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罚款1.5万元。 图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主
...[详细]
-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高凯)2025年11月4日、5日晚,北京市曲剧团携新创北京曲剧《城南旧事》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以独有的京腔京韵重现北平记忆,为观众铺展一幅兼具文学深度与地域风情的舞
...[详细]
-
中新网曼谷11月1日电 (李映民 刘宇博)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第一届“中华杯”泰南乒乓球比赛1日在宋卡王子大学成功举办。本届比赛由中国驻宋卡总领馆支持,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宋卡王子大学、宋卡王子大学
...[详细]
-
调查 | “低GI”成食品热门标签,是“智商税”吗?“低GI,慢升糖”“GI值≤55,专业低升糖,适合控糖人群”……近两年,“低GI”(血糖生成指数≤55)已然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流量密码”。从超市货
...[详细]
-
中新网深圳11月3日电 (记者 索有为)“深新共读·文化互鉴”交流活动11月2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举行,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新加坡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林得楠和深圳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南翔等,以在现场发布的
...[详细]

阿峰讲全运丨从鲁滨逊的木筏到海岸赛艇 全运会这个新增项目有多刺激?
药品集采,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展”启幕 七卷本研究丛书同步首发
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远离高风险地区
(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